cha

ChatGPT来了,我们的饭碗会被它抢走吗?

  我们的饭碗会被它抢走吗?

  这些天,机器人又火了,人们仿佛看到,从社交媒体的AI(人工智能)绘画,到超级对话模型ChatGPT,AI机器人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人们不禁要问,AI机器人是否能够大规模上岗?我们的饭碗是否会被AI抢走?

  从业者谈ChatGPT

  只能做点“造轮子”的活儿

  从目前ChatGPT写代码的水平看,对程序员这一职业没有威胁。算法才是程序的灵魂,真写代码的人不会依赖ChatGPT。ChatGPT只能做点“造轮子”(程序员常用语,此处代指重复且没有创造性的事)的活儿。

  华为上海研究所程序员 苏明

  律师核心能力不会被替代

  ChatGPT只能替代一部分行业初级人员的工作,律师这一职业的核心能力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律师始终需要与当事人、法院、相对方及团队进行密切的沟通协作,这都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无法达到的。诉讼律师、律所合伙人 曹恬

  很难写出“人物弧光”

  写小说写的还是人的故事和人性,慢慢发掘人物的弧光。AI很难做到引发读者的情绪共鸣,也没办法保证独创性和逻辑,越长的篇幅越难自洽。这样写出来的小说,读者是不会买账的。小说创作者 潇潇

  现状

  AI机器人已在什么领域上岗?

  写诗、写小说、写代码、做数学题,或是如同朋友间聊天一样回答人们或理性或感性的一连串问题……通过与Chat-GPT的广泛互动,人们发现这款对话式AI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不仅更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模糊性,而且还能回答个性化的问题。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象棋高人林大爷最近新结交了一位可24小时陪伴的“棋友”——一台象棋机器人。它能执子与人当面对弈,也能根据对弈者的水平选择相对应的棋技水平。而陈先生早已习惯每天清晨被智能机器人叫醒;醒来后,一边吃早饭一边读报纸,耳边回响的则是机器人推送的音乐。

  写作、绘画、下棋、陪护……AI机器人在多个领域上岗,也让一些年轻人在虚拟世界有了更具“人性”的玩伴。一位游戏行业观察人士透露,过去程序化的游戏体验,一旦程序逻辑被摸透,玩家也就失去了挑战性。而某热门手游在加入AI虚拟玩家后,有不少人玩游戏就是为了和这位虚拟玩家交流。

  预言

  销售客服等岗位将被取代

  撰写文章、编写代码、生成原创绘画、写小说,既然机器人都能做了,相关从业者的饭碗还保得住吗?随着ChatGPT的走红,哪些工作会被取代的话题也引发广泛讨论。

  “从事这些工作的朋友,需要提前做好规划了!”著名科技投资人、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在ChatGPT的影响下,未来将会有一批职业“名存实亡”,包括电话销售、客服、仓库工人、出纳、收银员、生产线质检员等。另外,有一些工作看似是“金饭碗”,实则也已危机四伏,例如卡车司机、财经和体育记者、贷款审批员、财务分析师、放射科医生等,“AI可能取代的职位不仅局限于低收入工作。”

  在海量信息素材的喂养与训练中,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人类可能要花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取的信息,并且从中习得规律。正是基于这一机制,在绘画、翻译、咨询、写作等各种活动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人工智能似乎都具备了与人类抢饭碗的能力。

  “AI抢饭碗太凶了,我们这种兼职写手赚得越来越少,千字10元都算多的,有的甚至写千字只能赚三四块钱。”从事网文改写工作的周轩告诉记者,近两年,自从一些APP和小程序推出了智能化的文章自动改写、续写功能,自己在网文代写、文案写作的兼职平台上接单越来越难了。

  张先生付费购买了AI内容生成账号,向记者谈及个人体验:“AI写文章虽然没那么炉火纯青,但可以应付一些要求不高的文案内容。人工核查、润色一下就能形成一篇基本合格的文章,能给公司省下一笔付给外包公司写营销文案的费用了。”

  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不断突破,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爆发性发展的新纪元。

  前景

  哪些工作不会被替代?

  AI存在明显不足的三大短板。即便到了2042年,AI可能仍然无法具备创造力、同理心和灵巧性。AI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难以具备那些对人类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识;无法在情感方面实现与人类的真正互动,无法给他人带来关怀;无法完成一些精确而复杂的体力工作,也难以很好地应对未知的或非结构化的空间。

  对此,李开复还列出了未来“高枕无忧”的10种职业:心理医生、职业治疗师、医疗护理人员、AI工程师、原创小说作家、老师、刑事辩护律师、计算机工程师、科学家、管理者。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询问ChatGPT“AI是否会取代建筑设计师”时,ChatGPT直言,从长远看,AI不会完全取代建筑设计师,首先,建筑设计不仅涉及技术和计算,还包含了很多创意和艺术元素,其次,建筑设计中需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是AI无法替代的。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AI在众多行业与人类协同互助,将人类从枯燥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更具创造力和挑战性的工作中,这是当前业界主流的论调。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对人类而言,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将来会远比如何回答好问题更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说。

  更有不少人认为,在部分岗位,人工智能已经成了帮助人类缓解人力短缺的好帮手,这些岗位未来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内快递订单爆发式增长,但愿意做快递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北京从事无人车研发的刘明敏看来,快递员与无人车机器人协作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末端物流配送的新风景。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也认为,个人应当把它视为解放创作者创意的一种新的手段或工具,让人类创造者可以进一步回归内容创作的本质——即创作思想上去。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实习生 罗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