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多家银行尝鲜ChatGPT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银行业正从电子化、信息化走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愈发深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ChatGPT作为AI智能工具,背后所代表的公共服务知识体系,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从而降低技术成本与落地门槛。业内人士表示,看好ChatGPT在金融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写论文、改文章一气呵成,敲代码、写歌词游刃有余……近日,人工智能技术产品ChatGPT凭借其“高能”的技术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潮。在ChatGPT身上,人们看到了解放生产力的曙光。

  随着ChatGPT概念大火,当下,不少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加速步入了ChatGPT竞赛的跑道。日前,百度宣布将于3月份推出新一代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这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推出的对标ChatGPT的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多家银行公开宣布,将成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携手百度推进前沿人机对话AI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大突破,ChatGPT与银行业的碰撞将产生怎样的“火花”?这项技术又将给银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AIGC技术落地国内银行业

  2月17日,在2023 AI+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百度智能云宣布,“文心一言”将通过百度智能云对外提供服务。按照百度此前透露的规划,“文心一言”将于今年3月与社会各界正式见面。

  “文心一言”究竟是什么?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通俗来讲,‘文心一言’与国外的ChatGPT类似,都是一种智能化的对话机器人,可以进行智能对话、回复问题、生成创作内容,还可以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优化。”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文心一言”和ChatGPT均属于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AIGC)技术,基于大模型和海量数据训练,使其具备了深度语义理解与内容生成能力。

  与此前的技术相比,“文心一言”在智能化上也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在于百程看来,“‘文心一言’的内容回复更加详细和清晰,并且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在商业应用上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近日,备受关注的“文心一言”也陆续披露了其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包括互联网、媒体、金融、保险、汽车、企业软件等行业的近300家头部企业宣布加入百度“文心一言”生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也于近期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

  2月14日,百信银行率先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此举标志着我行优先获得了领先AI技术的加持,也标志着对话式语言模型技术在国内银行业的首次着陆。”百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后,新网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兴业银行也先后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成为生态合作伙伴。

  “银行业正从电子化、信息化走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愈发深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ChatGPT作为AI智能工具,背后所代表的公共服务知识体系,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从而降低技术成本与落地门槛。”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表示,看好ChatGPT在金融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业技”融合将如何落地

  “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与银行的很多业务已经深度融合,比如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而‘文心一言’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个突破。”于百程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文心一言”以及类似技术落地之后,将如何与各家银行开展合作,又能给银行带来什么?

  对此,于百程表示,“AIGC技术未来在银行的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数字营业厅、内容营销、智能投研、代码编写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的各家银行均提到,将通过与百度的技术共享,实现智能对话技术成果应用在国内银行业的落地,为用户提供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服务。

  作为首个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表示,该行将优先内测“文心一言”,在金融行业开展类ChatGPT技术应用试点,结合行业知识进行微调和交互式训练,在智能客服、数字员工、虚拟营业厅等场景进行应用,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同时,跨模态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也有助于邮储银行探索新型信息生产、获取方式,向客户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具个性化的金融资讯服务。

  新网银行表示,将在百度技术团队协助下,通过技术共享、培训赋能、联合营销等方式,强化竞争力,更好地提供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数字金融服务。

  此外,ChatGPT技术已经成为银行提升软件开发生产力的创新手段。“银行科技人员可通过ChatGPT编写代码的基本框架。”江苏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从测试结果看,代码在生产环境内运行,能完成全部需求,且仅耗费了不到1小时,让原先与厂商对接沟通的时间由数天缩短到了数小时。”

  相关技术探索仍需谨慎

  当前,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成为了银行“工具箱”中的常备科技。

  “银行业具有海量的数据基础,近些年,银行机构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业务创新和降本增效,其数字化应用程度在各行业中比较领先。”于百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各家银行积极加入“文心一言”生态,开展应用试点、合作研发,希望尽早把握AIGC技术应用的机会。

  作为一项新技术,ChatGPT与国内金融业的“碰撞”是否会一帆风顺?该项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怎样的磨合与探索?

  “ChatGPT在国内应用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数据质量、AIGC内容生产监管等。风险点在于确实存在着‘黑箱’弊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因此,从法律、道德、伦理等角度来看,对人工智能进行约束,有助于把控科技发展方向,保持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平衡。

  于百程也认为,金融业务具有特殊性,其对内容专业性、严谨性、可解释性、合规性、数据保护等有严格要求,因此,对模型的训练也会更加严谨。

  据百度方面介绍,实际上,ChatGPT目前仍未找到明确的盈利商业模式,其成本依然高企。此外,在落地场景方面,ChatGPT能否适应中国各行各业的碎片化转型需求,尚待验证。

  “ChatGPT是AI技术发展到一定地步后产生的新机会。但怎么把这么酷的技术,变成人人都需要的好产品,这一步其实才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产生影响力的。”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坦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