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互联网变天:ChatGPT长出“操控”的手和脚,但这只是开始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于惠如,编辑:罗丽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整个互联网都慌了。

  如果说ChatGPT的面世如“iPhone的出现”,那么插件功能的发布就是“iOS App Store”事件。在OpenAI建立的“App Store”上,一定会萌生出一大批应用。

  “GPT是场新工业革命,其意义超越了互联网、iPhone的发明。”3月25日,三六零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在题为《人工智能与未来安全》的演讲中,周鸿祎给予了GPT-4的评价:“已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认为,未来,每个行业、企业、个人都会拥有定制化GPT。

  甚至,他认为,这也足以对互联网产生威胁。“所有网站都对他开放API,这意味着它有了手和脚,可以操控每一个网站,当人工智能被攻克,意味着整个互联网要出大问题。”

  3月24日凌晨,OpenAI宣布,以第三方插件为中介,使ChatGPT能访问其他网站并获取实时信息。换句话说,OpenAI将ChatGPT接入了互联网。

  同时,OpenAI 也开放了两个自己的插件:网络浏览器和代码解释器,并开源了一个知识库检索插件的代码,支持开发者将信息进行自行托管。

  在此之前,ChatGPT只能从训练数据当中提取信息,但这些训练数据仅更新到2021年9月,导致其回答不具有时效性。接入互联网后,回答信息时效性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对OpenAI的这一举动,英伟达AI科学家Jim Fan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如果说ChatGPT的面世是“iPhone的出现”,那么今天(推出插件功能)就是“iOS App Store”事件。在之后的一条推文中,他称,“App Store”只是一个开始,OpenAI的总体规划是做成“一个拥有一切的应用”,而且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互联网变天:ChatGPT长出“操控”的手和脚,但这只是开始(图1)

  前金山软件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事业部负责人、现AI领域创业者李长亮告诉全天候科技:OpenAI插件的出现,肯定能给开发者带来类似苹果早期那样的赚钱机会,甚至比那时“机会更大”。

  这表明,在OpenAI建立的“App Store”上,一定会萌生出一大批应用。

  毫无疑问,过去一周是属于AIGC的。

  除ChatGPT迭代更新的消息之外,谷歌也放出大招:正式开放Bard的公测,与ChatGPT抗衡。另外,英伟达在GTC大会(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推出多款AI平台和服务,推动AIGC商业化落地问题。

  OpenAI将插件商店称为ChatGPT的“眼睛和耳朵”,使其可以完成对互联网实时信息的搜索,或是具体细分领域的专业信息。

  据官网资料介绍,首批开放可使用插件的具体功能包括:推荐餐厅、酒店航班预订、在线购物、企业办公、法律知识、专业问答、语言教学等。几乎包含了人们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领域中的大部分。

  互联网变天:ChatGPT长出“操控”的手和脚,但这只是开始(图2)

  ChatGPT的部分首批插件 图源:官网

  不过,让ChatGPT代表用户行动存在一些安全问题。OpenAI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在公告中强调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用户使用这一插件的范围只限定在检索信息,并不包括“事务性操作”,如表单提交;使用的必应检索API继承了微软在信息来源上面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显示来源等。

  另外,OpenAI限制了获得插件访问权限的人群,首先优先考虑少数开发人员和ChatGPT Plus用户,想使用这一新功能的用户,需要加入候补名单。

  OpenAI插件的推出,会带来什么机会?

  多位AI领域创业者告诉全天候科技,在OpenAI建立的“App Store”上,一定会萌生出一大批应用。

  “会给开发者带来赚钱的机会。但是和苹果早期的商业模式不一样,苹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而OpenAI相对开放,开发者可以把OpenAI的能力用来提升自己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一位AIGC领域创业者说,OpenAI对一些小团体开发者更友好,以前一个甚至几个开发者很难完成的事情,现在都可能实现。

  已经有公司在时间申请试用,希望尽早加入OpenAI的“朋友圈”。

  无界AI联合创始人马千里告诉全天候科技,公司已经在积极的拥抱插件策略了。之前接了GPT的对外接口,目前正在积极的申请waitlist。“希望能早点体验和接入。”

  在马千里看来,ChatGPT自身将成为一个超级应用,“像微信,再接入其它小程序成为新的应用入口。”

  那么,什么类型的业务会在OpenAI的“App Store”?

  李长亮的答案是内容生产赛道,比如营销、咨询等,“最接近波浪潮。”

  而另一位AIGC领域创业者看来,跨模态类型的业务和通用办公工具将会脱颖而出,比如文字、图片、音乐、数字气味等业务;office三件套、邮件等办公业务。

  几家欢喜几家愁。从用户角度出发,如果将来直接通过ChatGPT触达应用和服务,那么对现有平台化的公司、客服公司可能会产生威胁。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各类高效工具都能容易地被集成到OpenAI。”前述AIGC领域创业者说。

  过去一周,AI领域发生了不少称得上“革命性的事件。

  为应对ChatGPT的挑战,谷歌正式宣布开放聊天机器人Bard的访问权限,首先将面向美国和英国地区启动。目前这两个国家的用户都可以在bard.google.com上进行排队等候,随着测试的推进,Bard也会逐步在其他地区上线。

  谷歌对Bard的定位是:一种“提高您的生产力、加速您的想法并激发您的好奇心”的方式。

  与接入互联网后的ChatGPT一样,Bard也可以从互联网访问当前信息,并设有一个“Google it”按钮,来让用户自行搜索。同时,Bard可以根据网络信息进行自我更新,并引用所使用的来源。

  或许是因为前一次发布会上的错误导致谷歌市值一天蒸发了1000亿美元,这一次,谷歌相当谨慎。

  据华尔街见闻,谷歌给Bard加入了很多Responsible AI方面的工作,在正式发布公测之前,谷歌亦耗费大量时间对其做出了完备的合规测试。

  在使用Bard之前,用户需要签署一份服务条款协议。协议强调Bard只是一个实验,不会始终给出正确信息。同时,协议提醒Bard可能会做出冒犯性的反应。

  无论是耗费大量时间做合规测试还是使用之前的种种警告与提醒信息,无不显示了谷歌的谨慎态度。

  不过谨慎的Bard能否追赶上“光速”迭代的ChatGPT,并赢得用户的芳心,一切都还未知。

  在谷歌和微软过招之际,“AI卖水工”英伟达也没闲着。

  3月21日,在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围绕AI、量子计算、芯片等前沿科技,发布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和产品。此次推出的系列AI平台和服务,着重解决困扰AIGC在算力和行业场景应用上的两大难题,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AIGC的加速落地,实现商业价值。

  “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而生成式AI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让每个公司产生了一种紧迫感。”黄仁勋表示。

  或许正如Jim Fan在社交平台上说的:“App Store”只是一个开始,OpenAI的总体规划是做成“一个拥有一切的应用”,而且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举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