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对话 | 集度CEO夏一平:类ChatGPT技术上车不是追风口,不惧特斯拉降价压力

  原标题:对话 | 集度CEO夏一平:类ChatGPT技术上车不是追风口,不惧特斯拉降价压力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对集度来说永远有压力,从开始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压力中度过。”集度汽车CEO夏一平近日在接受搜狐科技等媒体采访时坦言。

  两年前,在百度和吉利两大“金主”的扶持下进入造车行业以来,集度就一直面临市场的质疑:能否把车造出来,智驾智舱水平如何;到如今推出首款车ROBO-01后,外界又在担心它能不能把车卖出去,从而在激烈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随着首款车进入量产阶段并计划在下半年交付,集度也在今年开启销售网络搭建等工作。2月14日,集度在北京的首个体验中心正式启动,还宣布将把类ChatGPT应用在车上,并计划和当下火热的IP《三体》推出联名车型。

  夏一平昨日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集度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能够把车卖好,打造出好品牌、好产品和更好的体验等是能够把车卖好的基础。

  不过,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局便面临压力。行业渗透率已达到30%,在补贴取消等情况下,高速增长恐难以为继。同时,特斯拉持续降价在行业打起价格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对于集度这样的后来者,无疑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夏一平也在此次采访中回应了外界质疑,谈到了特斯拉降价影响,并分享了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思考。

  类ChatGPT技术上车不是追风口,将提升车内交互效率

  对于近日在全球火爆的ChatGP,背靠百度的集度计划将这样的技术落地在自家车型上。夏一平在发布会上宣布,集度汽车机器人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全球首个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体验,支持汽车机器人实现自然交流的再进阶。

  “我们跟文心一言做这件事情,更多是基于百度的积累,不是拍着脑袋说我要上车,就是为了追ChatGPT很火的风口。”对于集度是否在蹭风口的质疑,夏一平回应称。

  他认为,ChatGPT是一个相对通用的人工智能,谷歌或其他公司想做出类似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投入,不亚于重新做一家汽车公司。因为这需要数据、算力,需要不停地在模型层面进行大量融合,而百度在这方面有长时间的积累。

  谈到ChatGPT和汽车的结合,夏一平认为,它把机器人的自然交流推到了新高度,并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在,不仅仅是文本,也可以是语音。

  “对于座舱来讲,它带来的最大变革是在使用语音的时候更接近于人跟人之间的自然交流,而不是原来的指令时交互。这会带来车内交互效率的提升,能够让过去很多交互场景做得更加全面化。”这是集度想要把百度文心一言上车的重要原因。

  夏一平认为,语音交互是车内交互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其他交互都没有语音来得直接和高效。他还吐槽了友商的手势交互,觉得它很麻烦,并不符合人类思考的习惯。目前,集度正在和百度团队对接,将在文心一言3月发布后推进相关应用。

  自动驾驶不应以接管率衡量,未来将摆脱高精地图

  背靠已经做了多年自动驾驶的百度,集度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一直让外界期待。集度此前介绍,ROBO-01将搭载点到点的领航辅助PPA(Point to Point Autopilot),量产交付时将具备高速、城市、泊车的智能驾驶能力。夏一平此前甚至放言,集度首款车在智能化水平上完全领先和超越特斯拉一代。

  但对于所见才能所得、强调体验的智能汽车来说,在未交付之前都还存在变数,市场也很关心集度的智驾水平在量产后到底如何、能做到什么程度。

  夏一平在采访中吐槽了此前行业把自动驾驶当做营销噱头的做法,称集度对外讲的都是现阶段能做到的,没有特别对外去吹嘘做不到的事情。“我个人也比较有洁癖,不管智座,还是智驾,如果第一时间交给用户达不到所宣传的效果,依我来看就是失败。”

  而从行业来看,最初在做L4等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企业,都变得更为务实,开始发力L2或L3。百度也是如此,从Robotaxi,到提供解决方案,再到直接造车,进行所谓的技术降维应用。

  夏一平认为,大家都开始做L2、L3是一个很理智的回归,而面向用户端的自动驾驶,一定不是以接管率来衡量。“该接管的时候就应该接管,不用去强调接管率,而强调的是体验,要保证用户的安全。”

  接管率是在一定行驶里程中人工接管的次数,此前被视为衡量自动驾驶能力的核心指标。夏一平提到,从目前国内各家车企已知的能力来看,一年两万公里的驾驶里程,用户能用到NOP(辅助驾驶)的比例连10%都不到,但还要收用户几万块钱,这并不合理。

  以特斯拉来看,其自动驾驶软件的购买率在核心市场北美并不高,累计仅有28.5万人购买。夏一平认为,这是因为产品力没有达到,本质上是技术能力没到,所以没法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他表示,集度做自动驾驶的路径是在无限接近L2++的基础上,先把使用率提升60%,然后不断迭代,再达到70%、80%、90%,持续覆盖更多的场景。因此这需要解决自动驾驶泛化的问题。“如果技术不能泛化,每到一个城市都要靠大量的高精度地图和数据去做,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商业化的好的路径。”

  实际上,摆脱高精地图已成为行业趋势,华为、小鹏、理想、魏牌等车企都明确要摆脱对高精地图的强依赖。夏一平也认为,重感知、轻地图的方向是对的,本质上需要技术实现。

  “依赖高精地图能够快速实现一些自动驾驶能力,但这是打激素的方式,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但对一家公司的长期技术发展来说不利。”夏一平透露,集度也在尝试纯视觉的路线,但完全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不惧特斯拉降价,未来将通过软件赚钱

  对于集度汽车来说,随着首款车进入量产,并在下半年开启交付,其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将迎来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在品牌定位方面,集度此前通过借助元宇宙、探月工程,包括此次的ChatGPT和《三体》,都在试图向外界展示自身的科技形象。夏一平表示,集度从来没有定位于高端品牌,而是一个科技品牌。

  “很多现在所谓的高端品牌会把科技属性或智能化配置当做豪华属性和噱头,而且要加很多价格,但我们会是一个搅局者,营销思路、卖产品的思路会和他们不一样。”夏一平称。

  因此,集度过去都在做打造品牌等0-1阶段的事情,把车造出来也只是一小步,如何做好门店、渠道、销售、体验甚至售后,也是不小的挑战。集度的计划是今年将在全国46个城市落地100家体验店,夏一平直言“这投入的精力可能会比造一台车更大”。

  “卖车肯定也有压力。”面对特斯拉降价带来的影响,夏一平表示,集度在设计、空间还是智能化体验方面,非常有信心能超越特斯拉,所以并不是特别担心降价对未来集度车型上市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他认为,特斯拉降价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品力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至少在国内已不再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本身产品价值回归,智能化溢价已不再像原来那么高。

  据介绍,集度首款车型将提供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或智能化硬件设备都是全系标配,用户可以选择简装还是豪装。“集度的目标是也要通过软件去赚钱,但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硬件实力,先靠卖车来赚钱,这是一个底线。”夏一平称。这意味着,集度未来会像特斯拉一样,除了硬件也会通过软件收费盈利。

  夏一平还透露,得益于成本控制,首款车入门版的价格非常有惊喜。集度最初透露的首款车的价格约为20万元以上,而此前推出的探月版由于高配置售价39.98万元。据了解,集度首款车将在吉利杭州湾的工厂进行生产,预计会在本月底或下月初上线量产。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