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对标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没有翻车,重新认识中国软科技

  如ChatGPT横空出世时,带来的赞美与争议齐飞一样,文心一言也遇到了。

  3月15日,百度推出生成式AI 产品文心一言。作为全球第一个对标ChatGPT的中国互联网大厂,并没有迎来一个好的开端。文心一言推出后股价大跌,说明它没有没有达到预期。但今日,百度股价却逆势上涨。截止收盘,百度港股股价涨13.67%至142.2港元。

  这说明文心一言在更大范围测试之后,市场发现文心一言并不像被揶揄的那样糟。

  文心一言口碑反转背后,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软科技,与当下举国聚焦的硬科技一样,同样有能推动产业革命的硬实力。

  文心一言意义重大

  在人工智能这一具有战略性、全局性、辐射带动性的科创高地上,百度推出文心一言最大的意义在于,在中国一些被“卡脖子”的核心领域,如光刻机、芯片等之外,中国的“软科技”实力原来这么强。

  此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曾,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是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进步。

  从底层技术看,文心一言和ChatGPT都采用了SFT(模型微调)、RLHF(强化学习)、prompt(用户指令)等技术。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中文理解上,文心一言更胜一筹,原因在于其训练数据包括万亿级网页数据,数十亿搜索数据和图片数据,百亿级语音日均调用数据,以及5500亿事实的知识图谱。这其中提到的数据、搜索、包括模型,本质上都是“软科技”。

  实际上,外界一直都对中国科技创新有误区,认为中美AI差距大,归结到中国硬科技不够硬身上,但却忘了,软科技同样是关键科技, 少了它,所谓的硬件就会变成运行不了的死件,试想一下,苹果如果没有IOS系统,苹果手机还会独一无二嘛。

  在今年1月份百度举办的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芯片卡脖子很要紧,但软件卡脖子一样要紧。必须要把软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让创新持续发生,才能让顶层的商业更加繁荣。”

  软硬兼施才是正道

  在文心一言出来来,胡锡进也给出颇高的评价“文心一言成为了ChatGPT在全球第一个实质性的追赶和竞争者”。

  实际上,不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也都表示在推进中国版“ChatGPT”相关的研发。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公司能快速跟进?说白了,咱们有这样的底气。先不说,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淘宝、和字节跳动的抖音,无论是在图文还是短视频,都有十分充足的优质训练数据。也就是说,这些大厂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软科技”实力。

  而在AI布局的硬实力上,百度、阿里、腾讯亲自下场造芯片已经不是秘密了,再加上他们在研发上不断的高投入,欧盟最近公布的一份榜单,华为2022年投入研发经费190亿欧元,在排行榜中仅次于谷歌、脸书与微软公司,共有762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占比30%,阿里巴巴、腾讯等也榜上有名。

  不管是软科技还是硬科技,从来都不是一条腿走了。可以说,正是这些承载了全球最多的用户,构建了全球最丰富数字生态的中国科技企业,正是靠着“软硬兼施”的两条腿走路,才有了中国数字经济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二。

  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通过数字化,使得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今年2月底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昭示了软硬协同攻关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对中国科技企业多谢耐心和鼓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