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关于ChatGPT,一群北大文科生聊嗨了

  最近,ChatGPT又一次燃爆了大家的神经,我们团队里大多是经济、金融、管理学背景的,一群所谓的非硬核技术型人才,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北大“民主自由爱叨叨”的精神,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从金融、资产、职业、教育,聊到情感、婚姻、人生、哲学。聊完大家都酣畅淋漓,故以这种方式记录下来。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当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让人类社会改变模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什么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01

  关于ChatGP和人工智能

  讨论和思考

  @香帅

  从事经济研究、金融资产研究的人,我们可能要想想,人工智能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全球化环境里的人,它带来的冲击究竟是什么?

  对于我自己来说:

  这都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大概率都没有现成答案,但是值得思考和探索。

  1

  「对职业的影响」

  首先,我想知道它对包括媒体、研究、咨询,以及投行在内的“泛内容行业”的冲击,究竟有多大?我的直觉是,对那种有创意、有深度分析能力的人和团队是福音,其他的……可能真是灭顶之灾。不说别的,要我是某个研究机构的老板,等人工智能再成熟点,应用落地便宜点,那些初级分析师的价值就很小了,说不定可以统统裁撤掉。

  2

  「对教育孩子的影响」

  其次,我在想,人工智能可能会像之前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逐渐变成未来的基础设施。我这一代用着WINDOWS长大,你们则活在各种APP上,而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是人工智能一代。最近看着ChatGPT的新闻,再看着我5岁的儿子小乖,想起自己父母这代人老去之后,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的种种困境,觉得背上有冷汗——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抛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它?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3

  「对行业发展和资产的影响」

  如果人工智能是下一代基础设施的话,那么互联网行业又会经历一次重新洗牌,资本市场也会经历大的洗牌。记得当年凯文·凯利跟马化腾说,“即将消灭你的人,迄今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现在看起来,新一代的“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会不会都在酝酿当中。而中国能否像当年紧紧抓住互联网这波浪潮一样,在人工智能这一代技术革命,行业颠覆中站稳脚跟,我目前有点看不清楚。

  @江雁

  我昨天还和我家那位孩子马上考大学的阿姨说,如果孩子只是进一般普通大学,还不如学点真技术,做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活,比如瑜伽老师、心理咨询师,如果只是做普通白领,未来会被替代的概率很大。

  @香帅

  这是必然的。我会想到很多。人工智能如果真的能演进,那么我们后代将面对的,将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职业、情感、婚姻、生活方式、价值观,全会变。

  其实早在我儿子出生的那年(2018年),我就曾给自己很多心理建设:未来我儿子30岁的时候,要是他带一个男人,甚至一个机器人回来,告诉我,“妈,这是我的结婚对象(终身伴侣)”,我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当时还是一个模糊的想法,有点玩笑性质,这次看到ChatGPT的消息,感觉很复杂,觉得“那个阶段”说不定会来得比我预料的更早。

  @江雁

  是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是很好的伴侣,当前老年婚恋市场很难匹配,但是如果有了人工智能,说不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香帅

  我和朋友讨论过“老龄化”问题怎么解决,当时还想过,人类的物种繁衍可能会演进成社会化抚养的方式。现在觉得,演进的方式也许更多样化,说不定人工智能也是一个方向。

  只不过,这些“变化”来的速度太快了,记得前些年看凯文·凯利的书,说技术到了一个节点以后,再往前突破的时候,它会有一个指数型的生长。这些年是真切感受到了。

  @雯

  对于ChatGPT,我的第一直觉是想要去学,否则今天70、80岁的老人面对互联网的窘境,可能就是我自己的未来。

  但对于伴侣方面,我看法相反,如果它能成为伴侣,那它基本也就不可控了。电影里演的那种人工智能干掉人类,可能会成为现实,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感知情感,那就太可怕了。

  @香帅

  人类的情感,其实本身可以看成是数据驱动的。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她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看什么电影,这些数据只要你搜集得到,然后输入到人工智能的脑子里,通过几次的强化以后,它就会学习情感的互动,最后可能就真的能够具备我们今天所说的“情感”,变成一个合格的“男朋友”。核心就是因为,人类的情感本质上也是数据,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看成是大脑里的一段电流数据。当然,除了一些纯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个可能千人千面,其余的都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就能完成的。

  @江雁

  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套算法,只是我们没研究透自己,对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怪诞脑科学》这本书里,作者就说,人类大脑就是所谓的“克鲁机”,我们每个人的反应,都是过去经历的总和。只不过,人类是emotional(情绪化)的人工智能,bug比较多,算力不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殊,但实际上我们都走不出一些基本的套路。

  @香帅

  人类就是低级的人工智能,这句话很残忍,但这是事实。

  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说因为我们脑子里的神经元都是散的,越聪明的人,大脑神经元中间的连接越强,反应速度就越快。然后,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药,可以帮助你加强那个连接,就可以创造超人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回头想想,其实科幻都来源于现实对历史和未来的映射。

  @江雁

  现在人工智能的算法,基本也是模仿我们人类的脑神经元结构。之前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李飞飞教授,在TED上分享她如何让机器学会识别图片中的不同事物,就是从她儿子如何学会辨别事物受到的启发。人类幼崽是怎么开始学会分辨不同的事物?就是用眼睛无时无刻不断地拍照,身边的人不断告诉他,然后幼崽将图片和标签共同储存,然后就逐渐学会了,人终其一生都在这样学习。李飞飞他们团队的图像型人工智能就是这么训练的,将图片以及对应的标签不断输入人工智能进行储存,然后为机器构造神经元结构,再尝试识别相似的事物。

  @香帅

  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泛化”的影响,我们可以重读五本书,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人类简史》,还有凯文·凯利的KK三部曲《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

  @鹏

  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提到了,人类因为一次基因突变,具备了其他动物不具备的一种能力——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比如神灵。但是人工智能只能基于已有的知识来学习。虽然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地将已有的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这一点人工智能非常强大,但是想象力可能是人工智能当下找不到路径突破的、无法超越人类的瓶颈。

  @璇

  我也推荐一本书《皇帝新脑》,这是反对强AI的书,作者是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

  算法本身的确从未确定真理!要使算法只产生谬误和只产生真理一样容易。为了确定一个算法有效与否,人们需要有外在的洞察(后面还要讲到)。我的论断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判断出真理的能力(或从丑恶中得到美丽),正是意识的标志。

  我挺同意这段话,灵感和直觉在发现真理方面比逻辑推导重要得多。

  @靖

  非常同意,我和同事之前有一个迷思,第一名的学生研究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他们习惯了标准化答案,做研究的时候好像总是缺点什么,例如“灵感”,例如反复尝试的能力,例如高度抽象又具象表达的能力。就和ChatGPT一样,总是给你比较啰嗦而准确的答案。但是,就像李光耀说的这句话,新加坡想做“站在十字路口的城市”,这种表达,ChatGPT是根本给不到的。

  @江雁

  批判精神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并且说到逻辑推断,其实也很有争议。比如assumption(假设)错了,逻辑再严谨也不对;如果大部分人和少部分人的想法不同,逻辑一般会认为大部分人是对的,但这又不一定是真正的真理。

  @香帅

  没有创意灵感的人/事,都缺少价值。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认知的人才是当下的稀缺人才。ChatGPT的产出,或许比较适合真正的研究者作为一个baseline(基准线)的参考,再一次展开更深一层的思考。

  @稼鸣

  目前生成式AI的确是有局限的,过于依赖语料库,现有中文的语料库如果不加筛选的话,国内某家公司的AI估计会把人忽悠到莆田医院,ChatGPT也一定会大肆赞扬美国。

  @江雁

  是的,虽然我们说人类是有bug的人工智能,但是,有些人类之所以可以做出非凡成就,就是因为人类作为智能生物有这些bug的存在,才让这种扰动项最后演化成一些奇迹。

  如果所有人类都没有bug,都非常理性,或许也不一定会有过去这些巨大的创新,因为人类会一直在自己的逻辑里绕圈,很难破圈。人类的bug虽然让大部分人平庸,但也会成就极少数的天才。所以我们承认人类有bug,但是如果这个bug不存在,我们会无趣很多。

  @雯

  我记得以前看尹晔讲过,人类基因的变异就是这么来的,本质上就是bug。变异带来创新和进步,这段变异基因就会被保留下来,进入传承。千万年前的人类和我们现在的人类,都是智人,但实际上也是不同的。我们已经自我迭代过太多次了。

  @江雁

  如果我们不给ChatGPT加类似于人类的bug,他们可能最多进化成我们现在的思考层次。但是如果加了这个扰动性的话,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例如,会有一些人工智能会变成其中的异类吗?如果出现了异类的人工智能,其他人工智能帮着出现异常的那台机器纠偏或者证伪,并且根据所得出结论,进行整体的思考和迭代,那就真的很像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了。

  @稼鸣

  现在其实已经有机器可以通过图灵测试,而且目前人类已经可以模拟几个神经信号,只是系统的有机体还没办法做到。

  @江雁

  在那之前,人工智能没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体验感,或许就还做不到反思。因为人类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痛苦中成长。

  不过未来人工智能到底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就像同为人类,人之间的差异本身就已经足够大了,很多人在原地踏步,很多人在飞速成长。我们究竟是选择让人工智能变成很variant(多样化)的存在,还是标准化的存在,也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选择。

  02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昨天针对ChatGPT和人工智能产生的讨论和思考,或许5年后、10年后,在技术与社会都演变成新的模样时,我们再回望曾经的思考,有先见之处,有疏漏之处,可能还有些可笑之处。

  当我们把这篇文章发出来,这些想法被人工智能看到、学习以后,它会不会感慨“愚蠢的人类”呢?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世界永远在变化。

  愿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诸君共勉。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关注,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