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

刘润团队内测ChatGPT:小润总早期以找灵感和咨询为主

  「见实科技:47万从业者的私域智库」

  今日二条:更新24条私域动态

  今日三条:6家企业私域异业合作

  “期待、憧憬......”

  这是刘润团队测试完ChatGPT后的最深感受。期待和憧憬的背后,是因为他们在测试中至少看到了AI和ChatGPT对团队两个方面的效率提升。

  一是对内容团队的效率提升,从PGC到UGC再到AIGC,AI技术的使用对团队的内容创作帮助很大。如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视频数字人、音频短视频、公众号AI插图、文章切入点和案例素材搜索。

  二是对运营团队的效率提升,如在测试过程中,用“小润总”机器人在社群中回答用户大量咨询问题,解放运营人员时间。甚至可能使用在付费圈子中,用机器人回答基础通用型问题,让真人老师回答更多专业问题,提升学员和老师的效率。

  虽然测试的体感更多是期待和憧憬,但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团队面前:

  使用ChatGPT的成本很高,大概是传统搜索引擎的1000倍,只有算出投入产出比后,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场景应用中。团队因此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做一些设想。

  以上是我们和刘润团队中2位亲自测试过AI和ChatGPT的成员所深聊的内容,一位是润米社群运营吴婧娴,一位是润米私域企微运营张敏。

  在测试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使用不稳定,二是在互动时可能会涉及到内容把控不够灵活的情况。但这些测试中遇到的问题,也给后续和第三方合作时提供了优化建议。

  在见实3月23日的上,见实特别邀请刘润团队参与大会,现场聊聊他们在ChatGPT测试上的更多提效细节,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会。现在我们先回到和刘润团队的聊天中。如下,enjoy:

  扫码参会线下面对面深聊

  01内容提效从PGC到UGC再到AIGC

  见实:你们的ChatGPT和AI测试,都测试了哪些场景?

  婧娴:我们最近做的ChatGPT机器人测试,是一个名叫“小润总”的机器人,主要在私域社群里做小范围测试,可以帮我们回答问题。AI测试我们主要用在视频数字人、AI绘画等,会用在公众号、短视频、媒体场景更多一点。

  见实:在内容和媒体的AI场景测试,具体测试了哪些细节?

  婧娴:从媒体和内容这一块讲起,我们具体用在了以下三方面:

  1)视频数字人。我们去年夏天开始尝试和了解,给了机器人之前的视频素材或语音素材,然后会生成一个刘润老师的数字人视频。我们现在视频号中的口播视频,基本都是用的数字人。

  2)音频短视频。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尝试,目前测试了若干版本的文字驱动生成音频的产品,后续会慢慢在短视频制作中运用这一技术。感觉整体的逼真度很高,语音和真人差距不大。

  3)AI插图。过去我们文章中使用的配图相对比较少,因为会涉及到版权或没有匹配的图片等情况。后来我们用第三方公司的软件做AI插图,图片和内容的匹配度就比较高。现在大多数公众号文章都能用AI配图,也让公众号文章的视觉更美观了一些。

  张敏:我们公司是做内容为主的公司,内容由以前的PGC 转为UGC,再转为现在的AIGC。不管是AI绘画,还是AI 数字人,本质上都是AI,只不过是由不同的公司在做,本质上都是在用不同形式表达内容。

  目前内容已经走到了AIGC的阶段,我们就要紧跟时代,成为用 AIGC 做内容较早的一批尝试者,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模块尝试很多东西。

  刘润公众号AI插图

  见实:测试后对效率的提升能有多少?

  婧娴:数字人视频这一块,之前我们短视频同事每周要提前预定刘润老师拍摄时间,一周拍摄一次,一次需要至少2小时,过去一周发6-7条。现在可以直接用数字人生成,一周发10条左右,可以节省很多录制时间。

  见实:ChatGPT的测试和内容有哪些结合的点?

  婧娴:我们自己的内容团队也在使用,我们在内部群邀请了一位机器人。目前会用它“找灵感”为主,因为它还没有完全独立成文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点消息,可能问它关于热点消息的延展知识或者让它去讲命题故事,可以从这找到一些灵感,再进一步去找文章切入角度。

  另外就是做通用性的检索很方便,比如你问它什么是管理者的绩效,它会回答得很清晰,不仅有内容,话语和我们也会有点接近。比如我们有些同事做电商直播,需要了解某款产品背后的故事、特点、使用场景等,就可以直接检索,机器人的检索能力很强。

  见实:ChatGPT还可以在哪些场景上帮助内容创作者?

  婧娴:比如写朋友圈文案、写短视频脚本等,我们也听说有些公司开始用机器人做主播,所以应用范围还挺广泛的。

  短期来看,AI 确实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也会激励我们去拥抱技术,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

  见实:这种新的内容协作方式,会对接下来的内容生产方式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婧娴:如果从内容产出的角度看,它其实在倒逼我们去想更创新、更高层次的工作。AI会先替代掉撰写编辑、剪切口播类视频等纯技术类工作。

  我们也在激励自己去做更有创造性的事情。比如一些优秀的视频编辑,现在可以去做创造性的故事类视频、动画类视频等,AI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有余力去思考更多东西。

  02运营提效私域场景商业化探索

  见实:和ChatGPT结合的机器人“小润总”在社群运营的测试进行了多长时间?具体测试了哪些场景?

  张敏:我们邀请了30几个企微群的用户来做测试,已经测试了2周,机器人主要在社群回答用户咨询的一些问题。“小润总”和Chat GPT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只不过对外呈现出来的产品形式不一样。

  我们想让用户和我们训练的机器人去提问一些专业、跟刘润老师IP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去看一下机器人训练到几级了,另一方面也想给用户体验新兴事物的机会。

  并发现用户如果问比较通用型的问题,得到的回复满意程度就会高一点。比如问:做视频号怎么才能得到用户的喜欢?就会得到机器人很全面的回答。

  见实:机器人的语料库你们日常是怎么训练的?

  婧娴:还是交给第三方团队,把所有的语料交给他们来训练。我们日常使用时觉得回答好的提问和答案,也会同步给第三方,他们可以用来做筛选或反馈。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已经更新到了第二个版本。

  见实:新版本和之前版本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吗?

  婧娴:没有特别明显,但有时出来的一些词挺符合我们风格和特点。通用机器人可能会回答你4个要点,但我们的机器人只回答一小段话,内容比较有逻辑和简略,回答的风格也会和刘润老师说话有点相近。

  后续我们可能会慢慢给予它更多符合我们风格的特点,它慢慢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虽然所有的机器人都在用以往的语料素材,但最后训练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太一样的。

  见实:从测试结果看,和你们的预期有出入吗?后续会正式投入使用吗?

  张敏:其实我们作为公司内部员工,对训练出的机器人回答的东西还不太满意。但从外部表现看,我们读者的反馈是比较好的。

  测试结束后读者反馈

  我对 ChatGPT 的期望很大,但按照现在的成本,它后面要在私域商用的可能性较低,除非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化道路。因为ChatGPT现在的成本是谷歌或百度搜索的1000 倍,如果你在百度浏览器搜一个东西,可本可能是 1 块,但ChatGPT 可能要 1000 块。

  所以对我们来讲,在私域企微里聊天的场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可以把成本覆盖下来的方式,可能后续不太会用。但我非常期待它,因为它有时候的回答很完备,会让你感觉对面可能是个真人。训练后的机器人会更适合我们公司的场景,在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完备性上也会更好。比如你在群里@机器人,但没有问它问题,它会回复:没事别撩我。这种很有意思。

  我们的企微用户规模会越来越大,如果人力不按企微用户的规模成正比,ChatGPT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条解放之道。我主要负责做企微,更多时候希望有个人回答用户的咨询和反馈。但考虑到成本,目前可能不太成型。以及我们对机器人也没有做很针对性和具体性的训练,比如有用户问直播间中奖后怎么兑奖?对这种问题的回答现在还不具备能力。

  婧娴:我们对ChatGPT的预想比较高,再加上我们也做了语料的训练,用之前公众号文章,刘润老师出版的书,进化岛上的问答语料等去训练它。我们当时觉得它会更贴近我们自己的话语,但它现在还没有那么智能,回答的问题还是有点像通用机器人。

  见实:还需要多长时间,才会真正地把它应用到实际的社群运营当中?

  张敏:说不准。比如我真的去买一个数字聊天机器人,估计要计算投入产出比才会买。

  见实:商业化的探索目前有哪些可能的场景吗?

  婧娴:我们也在考虑把机器人接到付费社群小程序“进化岛”里,同时提高真人回答问题的质量。

  因为使用机器人是有成本的,用到免费私域场景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想针对付费用户提供,可以覆盖掉一些成本,这也是容易达成的一个商业化方向。

  03测试体感有问题也有期待、憧憬及想象空间

  见实:测试过程中,还有哪些让你们感到特别惊喜的体验?

  张敏:之前我们用 AI 画了几张图,然后拼接起来做成了视频,这个尝试很棒,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对用户来说也有一定新奇度,减少了视觉疲劳。

  AI 生成图片及视频

  见实:ChatGPT结合到社群运营中,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事?

  张敏:如果第三方可以给我一些后台权限,教我怎么训练聊天机器人更好。这样我们就每天在后台不停调优机器人,在后台浏览它跟所有用户的聊天,然后根据用户满意程度进行调优,把机器人训练得更好,以后就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回复问题了。

  所以我对聊天机器人还是很憧憬的,工具对运营人员来说很有价值,它更像是个助手,可以帮助我进行运营工作,我也很乐意去训练调优机器人。

  见实: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扩展或想象的场景吗?

  张敏:可以让机器人写文案和生成图片,用在朋友圈会很方便。还有主播场景,比如做早间的新闻播报等,这种不涉及太多情感因素,用机器人主播也很方便。

  见实:测试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问题?

  张敏:有的,我们因为测试有几个群被封了,因为有用户问了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就被举报了。以及有时候会不太稳定,有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希望是标准答案,但它有时会回答得乱七八糟。

  见实:针对这些问题,你们和第三方团队交流时,有解决方案吗?

  张敏:有一些方案。比如针对用户的敏感问题,当我们在后台看到类似问题时就屏蔽掉,让机器人对用户说: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不会对任何政治或道德等敏感问题表达立场或态度……

  针对不稳定问题目前还没好的解决方案。我觉得不稳定可能是个容量问题,因为机器人只有一个,但同时有几百人咨询时,它会去后台海量的数据里去抓取和组合答案,这时可能就不太稳定,当服务器不够大时就崩掉了,所以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时,表现就不太统一。

  见实:你们在和第三方团队对接时,需要多少人力配合去完成这件事情?

  婧娴:其实投入并不多。比如在语料库训练中,我们主要提供语料,以及对测试反馈内容进行筛选。

  见实:回到一开始测试的初衷,你们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测试一下机器人?

  张敏:其实是刘润老师牵头让我们做尝试的。刘润老师始终认为我们是一家内容驱动的公司,现在AIGC创作时代到来了,我们要紧跟时代。

  见实:回顾这两周的测试,还会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你的感受?

  婧娴:用一个词“期待”来形容。“小润总”可以覆盖掉一部分提问,把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更具体的案例问题交给刘润老师来回答,他也可以回答得更具体,更有侧重,这对圈子里内容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也能保证每个人快速得到想要的答案。从内容生产的角度上来说,也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

  另外,我们可以从AI绘画那得到关于写作的启示。不同于日常绘画,AI绘画是从密密麻麻的噪点开始的,一层一层变精细。比如要画一幅村庄图,先是一片田野,一些房屋,但是形状还不规整;然后有了整齐的房屋、人像;再接着有了搭配舒适的色彩,有了更惊喜的人的动作。一层一层迭代,最后变成了我们看到的成品。

  这对于我们写作的启示: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第一步可能是粗糙的、语病百出的、流水账式的内容堆砌;第二步开始加上连词、修改语句;第三步站在读者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文章,推敲用词、修改细节。很多时候,AI也给了我们日常工作中很多启发。

  2023年3月23日,见实将邀约20余位平台、私域上下游、品牌私域嘉宾,齐聚上海,以“全域不同平台和玩法的组合,如何带来业绩跃升”为题进行深入分享和讨论。欢迎老友们提前锁定现场门票。见实会员免费、优先。

  >> 扫码锁定大会现场票 <<

  ↘私域服务对接

  获取最新、及全系列私域白皮书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登录 注册 退出